每年俄罗斯的胜利日,莫斯科红场上的女兵方阵都会达到迅速吸引观众眼球的效果。她们的步伐整齐,眼神坚定。这使得这些俄罗斯女兵成为了俄罗斯的一张对外名片。 但是你知道吗?在她们退役之后,她们的人生会迅速从光辉转变为寂寞。当年那些人给予她们掌声和欢呼的人,转头就不见了。 她们不是不够好。很多人长得漂亮,有学历,有本事,也有脾气。但正是因为这些特质,使得这些俄罗斯退役女兵,在婚恋市场上成了大“问题”! 很少有人愿意娶一个“拥有如此特质”的女人,很多人根本不愿意靠近一个曾经“拿枪巡边”的女人。这使得退役的俄罗斯女兵的人生过得异常之艰难,充满着无限心酸。
一、俄罗斯女兵退役之后,被贴上了标签 很多俄罗斯女兵退役后,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这并不是说她们适应不了平民的生活,而是说当她们准备安稳下来的时候,整个俄罗斯社会并没有想要完全地接纳她们。 在以往,她们在军营里扛枪、巡逻、挨冻,跟男人一样进行军事训练,甚至一些女兵比男人更有冲劲。 她们知道怎么打仗,知道怎么克服恐惧,也知道怎么一个人面对困难。但这些在军营之中的优良品质,转变到婚姻之事上,就全部变为了劣势。 “你太强了,我怕驾驭不了你。” 有个俄罗斯退役女兵在接受采访之时说,相亲对象如此描述她。
在最开始的时候,退役的俄罗斯女兵还以为这是特例。但是次数多了之后,她们便意识到整个俄罗斯社会都没有把她们当做正常的女性来看待。 因为在很多俄罗斯男人心里,其实还是希望女人“温柔点、乖点、别太有主见”。这是他们认为的良好品质。 他们嘴上说尊重女性,心里却害怕女人比自己强。尤其是那些在军队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女人,对于他们而言,本能上有一种心理畏惧。
可关键问题在于,这些女兵早就不需要被谁引导了。 她们在部队里学会了自立,也早就习惯了靠自己过日子。 她们习惯有事就自己解决,不指望谁来替她们做决定。可偏偏社会的主流观念,还是希望她们卸下之前的锋芒,把自己重新塞回到“一个贤淑的女性应该怎样”的框架里。 有一个俄罗斯退役女兵叫做玛丽娜,她退伍后去做了物流,白手起家,很快便赚到了钱。 她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不是不想结婚,我是不想结了婚变成另外一个人。”显然,玛丽娜看透了问题所在,而且也敢于直面问题。 她知道自己不擅长讨好他人,更不擅长压低自己的自尊去迎合谁配资实盘正规平台,所以她宁愿一个人过日子,也不愿意把曾经那个在战场之上刻苦训练的自己完全给丢弃。
现如今,俄罗斯的“退役女兵难嫁人”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真正的问题大家也能看得很透彻,女兵想要的是平等,想要的是被看见而不是被驾驭,但是整个社会却有另外一套思维模式。他们给予被退役女兵的要求和退役女兵愿意付出的不是一回事儿。 二、俄罗斯女兵在平民社会眼里,显得格格不入 根据统计,俄罗斯有1.47亿人口,女人多,男人少。女人比男人多出了1070万。在适婚年龄段,100个女性只能配上77个男性。 那么问题来了,剩下的23个女性该怎么办呢?现在还没有人能够很好的解答这个问题。 而对于那些退役的俄罗斯女兵来说,问题则会变得更加复杂。 她们并不符合俄罗斯男性的主流审美。这不是说外貌,而是身份和气质。一个穿过军装、摸过枪、值过夜班、出过任务的女人,在俄罗斯的平民社会眼里,总是显得“格格不入”。
就算她们卸下军服,留起长发,穿上裙子,也洗不掉那种“不像一般女人”的印象。这对很多男人而言,意味着很强的压迫感。 所以说,俄罗斯的退役女兵“她们不嫁人”,不如说,是“没人敢娶”。 而更进一步的来讲,这其实也不是女兵的问题,而是结构的问题。男人在这个结构之中要的配资实盘正规平台,从来不是平等,而是顺从。
另外,俄罗斯社会也在变,变得越来越不可靠。 2024年的离婚率高达六成,不婚率也在涨。很多男人压根没想过负责任。 玩几年,换几个,能拖就拖。在这种局面下,退役女兵这类有边界、有要求、有自尊的女性,几乎注定没戏。她们要的是稳定,是互相尊重,而不是随便凑合。 而更讽刺的在于,她们在当兵时,国家拿她们当旗帜,用来鼓舞士气,宣传男女平等。可等到她们退役之后,却没有人关心她们该怎么重新融入社会。甚至连个正眼看她们的男人,都越来越少。 一个在高加索地区服役过的女兵对媒体说:“我以前带兵巡逻的时候,连老兵都听我的。现在去相亲,对方一听我当过兵,脸就变了。”这就是大多数退役女兵需要面对的现实。
三、从部队走出的女兵,没逃过酒精和贫困 继续来说。 众所周知,在俄罗斯,酒从来不是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对退役女兵来说,这更像一种掩盖疲惫的手段。 她们在军营里熬过来的人,在那里你不喝,不行。任务后、演习后、熬夜后,总有人递来一杯伏特加。久而久之,就习惯了。逐渐的,这些俄罗斯女兵也都染上了喝酒的习惯。 退役以后,很多女兵回到地方社会,找不到工作。很少有人愿意雇佣一位有军旅背景、说话干脆利落、脾气直来直去的女人。有些女兵就开始在小卖部里赊账买酒。 一点点地,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饮酒爱好者”。可问题是,这一切外人只看结果。她喝酒了,就被贴上“不能要”的标签。
俄罗斯的酒精摄入量已经多年高居世界前列,联合国公开报告上写着:人均年饮酒量超过20升,早已过了所谓“民族健康警戒线”。但没人管这个,至少没人真正去管。更没人关心女人喝酒会带来什么问题。 在城市里,有男人直接说:“她喝过酒,我就不碰。”谁在乎她当年为什么喝,是不是因为压力,是不是因为寒冷或孤独?没人问。 还有经济这一关。很多女兵退下来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不是她们真不会,是她们的专长用不上。以前在部队是维修、通讯、后勤保障,一退役,找不到对应岗位。 国家没给她们转岗培训,也没人愿意帮扶她们。有的人去送快递,有的人做清洁工。还有人干脆去了灰色地带:非法劳务、黑市运输,甚至通过婚介“出国”。
经济一差,连带着她们在婚恋市场也彻底失去资格。没人愿意娶一个月入不到300美元、还爱喝酒、性格又强硬的女人。 不说别的,光是经济,就已经把她们安置在了最底层了。 这里笔者不是说她们懒,她们比谁都能吃苦,但是社会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应该有的机会。 更残酷的还在于,有些人为了改变现状,开始尝试所谓的“出口婚姻”。被中介打包成“前苏联美女”,送去东亚国家。一套照片,一张简历,直接被安排跨国相亲。 外国没有人在意她过去背过枪,只在意她皮肤够不够白、照片够不够好看。就这样,曾经的俄罗斯女兵变为了跨国交易的商品。这难道不可悲吗? 结语 最后,笔者再来总结一下。 这些退役的俄罗斯女兵,肯定不是不想过普通日子,真正的原因在于整个俄罗斯社会并没有给她们机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女性。 从部队下来那一刻起,荣誉归档、制服收走,她们成了“没人知道怎么安排”的人。工作不好找,感情没人敢靠近,说话稍微硬一点,就被贴上“难相处”的标签。 谁还记得,她们曾在边境值夜、在废墟救人?没人记得了,大家只盯着她们有没有嫁人。 可是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扎心的问题: 她们为什么非得嫁人?为什么一个女人的价值,必须靠婚姻来认定?如果她选择一个人过日子,为什么就是“失败”?我想,这个问题,比“她们为什么嫁不出去”更扎心,也更该被回答。 如果哪天,这个社会能不再用那一把旧尺子来量女人,不再要求她们一定要扮演什么角色,那她们或许也不用总是“解释自己”。她们只是想过日子,就像所有人一样。仅此而已。 以上。 全文完。
网配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