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的伦敦网络配资开户入口,议会国防委员会内,关于英美同盟的激烈争论正酣。首相斯塔默的支持率因“航母闹剧”暴跌,保守党抓住机会猛烈抨击政府:“与其花8亿英镑修补漏水的航母,不如先解决国民医疗系统的问题!” 这起“航母闹剧”的源头,则要追溯到数周前华盛顿的一场闭门会议。
那场会议上,英国国防团队信心满满地向美国国防部官员阐述了代号“威慑行动”的计划:耗资35亿英镑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将率领一支由北约盟友拼凑而成的舰队穿越南海,与日澳联合军演,向中国传递强烈的军事信号。这支舰队可谓“问题重重”: “威尔士亲王”号,这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二号舰,服役五年却只出海一百余天,因多次严重漏水、螺旋桨故障频发,被水兵戏称为“浮动浴缸”。 更糟糕的是,由于英国海军预算紧张,长期拆卸“威尔士亲王”号的零件来维修其姊妹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导致后者的大修一再延期,甚至传出军方考虑直接出售该舰的消息。 而此次远征的舰队更是“拼盘”之作:24架F-35B战机中近半数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因为英军自己凑不齐;6艘45型驱逐舰中仅1艘能够出航,其余护航任务只能依靠加拿大护卫舰和挪威补给舰来勉强维持。 士兵士气低迷,红海航行期间,多人写信回家诉说对导弹袭击的恐惧。《每日邮报》直言:“这支舰队连自己人都吓不住,何谈威慑中国?”
然而,英国方面的雄心壮志在五角大楼一间气氛冰冷的密室里彻底崩盘。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这位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核心推手,以一句冷酷的“你们现在召回航母还来得及吗?因为我们不希望你们出现在印太”彻底打断了英国军官的计划陈述。 这句话,像一颗炸弹,瞬间让在场的英国代表集体失语。精心策划数月的“威慑行动”,在美国的强硬拒绝下灰飞烟灭。科尔比甚至没有给英方留下任何余地,直言不讳地指出英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毫无必要且可能激化冲突”,甚至暗示“你们只会添乱”。英国《每日邮报》悲叹:“帝国最后的尊严,在华盛顿的会议室里碎了一地。”
展开剩余63%科尔比的强硬态度并非一时兴起。上任仅四个月,他已经接连得罪了日本、澳大利亚、乌克兰等盟友:逼迫日本将国防预算猛增至GDP的5%;叫停对乌克兰的防空导弹援助;并对澳英美核潜艇协议进行重新审查。而叫停英国航母,则有着两层深层次的考量:军事上,科尔比担心“露家底”。如果“威尔士亲王”号在南海发生故障,北约盟友的虚弱将会在全球直播。尤其当时中国山东舰正在南海进行实战演练,歼-15战斗机的单日最高起降次数高达70架次,与英国借来的F-35B战机相比,威慑力高下立判。政治上,科尔比担心“引火上身”。2025年7月初,中美贸易谈判出现缓和迹象,特朗普多次释放出对华友好的信号。此时,如果英国航母强闯南海,可能会激怒中国,并迫使美国卷入冲突,从而彻底打乱美国方面的战略节奏。
被美国紧急叫停后,“威尔士亲王”号在新加坡樟宜基地的盛大酒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讽刺。指挥官詹姆斯·布莱克莫尔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准备穿越台湾海峡”,如今却不得不紧急修改航线,绕开南海,灰溜溜地前往澳大利亚参加军演。 途中,更是闹出了更大的笑话:一架F-35B战机因液压故障迫降印度特里凡得琅机场,英国飞行员为了防止技术泄密,竟然锁死驾驶舱,拒绝印度技术人员检修。这架价值1.5亿美元的战机在烈日下暴晒了20天,印度旅游部门还借此机会打起了广告:“来看英国隐形战机——仅限外观!”
英国航母的狼狈撤退,只是北约内部日益加剧的分歧的冰山一角。日本因军费要求取消了美日“2 2”会谈;澳大利亚因AUKUS协议重审而焦虑不安;欧洲多国则加速推进“独立防务计划”。美国国内,共和党鹰派痛斥科尔比“浪费特朗普的影响力”,民主党议员亚当·史密斯则警告说,此举将助长“威权主义瓜分世界”。 这场由“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引发的外交风波,最终成为了英美关系裂痕的又一例证,也深刻地揭示了北约内部日益加剧的矛盾与信任危机。
"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网配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